行有餘力的臺美光 讓老師專心辦學、學生專心學習
2015.10.16|校友專訪
【資金室李依若採訪報導】高中畢業前夕,具備國立大學資優保送資格的臺美光,受到輔大「全英教學、鼓勵學生跳脫填鴨式框架、做自己的主人」三大優點吸引,毅然決然選擇了校風自由、開放的輔大為志願;進入輔大英語系後,果然感受到顛覆傳統教學的衝擊,「為什麼要相信妳被教導的東西?妳難道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嗎?」對當時的臺美光來說,問題都有標準化答案的日子已被推翻,就從「思考何謂獨立思考的能力」開始。
臺美光回憶系上老師劉紀雯(Kate Chiwen Liu)曾在課堂上討論某位歷史人物是否為英雄,照國、高中時教育的定義,他符合傳統不容質疑的英雄類型,然而劉紀雯不停地針對既有概念提出挑戰:「時勢造英雄,所謂英雄的本質跟定義究竟是什麼?」臺美光曾經在劉紀雯窮追猛打的質問中,脫口而出:「反正這就是『定義』!」卻遭到反駁,「如果妳不願意再追根究底下去,對知識的追求也就到此為止。」
想到當時,臺美光忍不住哈哈大笑:「我還在想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!」原來除了一般課程內容以外,輔大英語系教師們身體力行於各種機會,做為傳達理念的平台,包含——沒有標準答案、獨立思考的能力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「老師們在任何時候—小至演講、大至課程—都致力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、做自己的主人,並且鼓勵學生勇於表達、勇於批判、勇於挑戰!」臺美光回憶著大學生涯,彷彿昨日般歷歷在目。
某次臺美光不幸遇到車禍,深怕因錯過重要考試影響該科成績,與劉紀雯報告時,沒想到老師反問她:「那妳覺得我們應該要怎麼辦?」臺美光語氣一頓,接著敘述,「我愣了一下,表示自己不是故意要缺考,詢問老師能不能讓我補考、並不讓我的分數打折?」劉紀雯以「如果妳是這樣想,那我們就這樣做!」回應。臺美光肯定地表示,「老師的問題非常好,妳是自己的主人,無法參與考試的人也是妳,本來就得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,而不是倚靠別人!」考試是其次,重點是老師教會了我們,如何做自己的主人、為自己負責。
然而過度重視自我的教育方式,也有可能教育出本位主義過重的學生,此時英語系重視團隊合作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——比如團體報告、共同執行一個專案;在這些過程中,「我們學著如何同時彰顯各人特色之餘、仍能兼顧團隊的和諧。」英語系教會了臺美光如何與同儕合作,出社會之後,印證這段求學過程奠定了她在職場上,除了勇於表達個人優勢、更能與同仁團隊合作,「所謂的領導能力,並不是來自於頭銜,而是如何能夠導引整個團隊,達到目的。」
臺美光對求學期間,英語系曾在萬聖節舉行角色扮演遊行印象非常深刻,「⋯我穿著睡衣、臉上畫著貓女的妝、頭頂著綠色的假髮,和同樣身著奇裝異服的同學們繞校園一周!」當時擔任系學會副會長的臺美光,回憶一同參與遊行的成員,甚至還有些老師扮成流浪漢造型,笑得像個小女孩。「系學會辦理很多活動,主要為了學弟妹與學長姐、師長之間更緊密地交流。」由此可見,英語系師長與學生之間的情誼非常深厚,「老師們從不批評我們做的事情,甚至鼓勵與支持我們多方從事課外活動!」
每回受系上邀請分享經驗的臺美光,都希望學弟妹們「好好享受學生時期,老師無私關懷與傳授知識的機會,與老師的互動是全然地信任,而老師也通常將學生視為第一優先;不只師生,還有夥伴、同學彼此之間緊密的連結,這種彼此無條件信賴的關係,在人生旅途中,實在是可遇不可求。」
提到畢業後持續回饋母校,起緣於某屆英語系畢業公演,臺美光透過老師得知募款金額不足,決定盡一份力,「讀書時家裡為了訓練孩子獨立自主,我常常到處打工、兼家教,因此很能體恤學生籌募資金的困難。」沒想到這一伸出援手,「便養成了習慣!」臺美光笑道,尤其在擔任系友會會長之後,更是致力於替英語系募款,「募款是一種手段、也是一種目的,主要是希望系友之間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與瞭解,以促進系上的發展。」爾後,臺美光每年固定捐款兩次,讓老師專心辦學、學生專心學習,而行有餘力能夠出錢出力的系友,則專心讓老師與學生無後顧之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