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台灣提供的居家檢疫包裡有口罩、緊急用餐點和機能飲料與書籍。
【公共事務室特約記者報導】
「我們夫妻三月初就回台,當時馬來西亞還沒有新冠肺炎疫情,之所以選擇回來,是因為大兒子在台灣的醫院當實習醫師。眼看台灣感染者消息頻傳,我們放心不下他,想回來照顧。」旅居馬來西亞多年,現任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的陳曉娟細述回台經過,「沒想小兒子從英國返台後,因為機上鄰座乘客確診,必須居家隔離,我們立刻被捲入了疫情風暴中。」
在英國讀大學的次子,對歐洲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物資缺乏、種族歧視等種種動盪,都有親身感受。陳曉娟描述,「你很難想像物資會緊缺到如此緊迫的程度,賣場中洗手乳嚴重缺貨,網路上炒作的價格漲到了一瓶六、七十英鎊,換算台幣大約兩、三千元左右。英國的口罩連供給醫護人員都不足,華人圈裡有人到處拜託,想方設法買幾片口罩給當醫生的家人使用。英國政府束手無策,學校也只能宣布放假,社會氛圍很緊張。我兒子戴著口罩出門,在街上被年輕人挑釁,對方說:『你是感染者嗎?不然為什麼戴口罩!』他不是單一個例,很多華裔學生都遭到歧視,甚至有挨打受傷的新聞。眼看情況越來越糟,我催促兒子趕緊回台灣。那時機票一位難求,華航的直飛班機取消,好不容易才買到長榮轉機曼谷回台的機票。」
次子從疫區返家,一家人來不及歡迎,首先得安排居家檢疫的問題。陳曉娟讓孩子待在房間,與家人生活空間完全隔絕。「不只小孩待在房裡,我們大多數時間也都在自己房裡生活,避免接觸。吃飯時,我給他準備飯菜放在房門口,讓他自己開門拿取。要丟垃圾,也是讓他在屋裡打包好拿出來,我們拚命噴灑酒精消毒後,再拿去丟棄,盡可能做到隔絕的程度。我和丈夫太緊張,甚至在家裡,連睡覺時都戴著口罩,生怕彼此感染。」
原以為這樣的安排已經足夠周密,卻沒想到同機乘客的確診,讓一家人立刻感受到疫情逼近的恐怖。「兒子上飛機前,我再三叮囑他,要他戴好口罩,途中不要拿下來,不要進食,別使用機上的廁所,但他可能上了回國班機後心情鬆懈,空姐放飯,他拿下口罩用餐,鄰座的乘客有咳嗽症狀,他也不以為意,還跟對方一路聊天,談得很愉快。結果回台後不久,對方傳來訊息說確診,接著防疫中心通知他,從居家檢疫升級到居家隔離,我們就更擔心了。」
更糟的是,不知道是否因為心理受影響的緣故,隔離中的兒子竟感覺到喉嚨乾癢,好像有感染跡象。「我們立刻打1922通知疾管局,他們的反應很快,要求我們不可以自行就醫,緊接著派救護車來接他去專門醫院做採檢。」好在,在醫院採檢等候的空檔,孩子在病床上好好補了一覺,睡醒來發覺一切異狀都煙消雲散,而採檢結果也是陰性,這才讓大家都鬆了口氣。
▲穿著防護衣的醫護人員正忙著採檢工,全程與一般診療完全隔離,避免感染。
「新冠肺炎的傳染力很強,而我兒子缺乏防備,卻能在疫情散佈下逃過一劫,當然運氣佔了很大成分,可是我想,這種病到最後拚的無非是體力和免疫力。年輕人體力好,平日多運動,回到家來能夠放心休息,他以往飲食也很健康,多吃高蛋白食物,還經常調配一些酪梨、牛奶、香蕉與菠菜之類的綜合蔬果汁喝……或許這些都有效提高了他的免疫力。所以在還沒有對症藥物和疫苗之前,除了遵守防疫概念之外,平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、正確的飲食態度,也是有效對抗疾病的方式。」
但談到未來的發展,從事建材製造的陳曉娟對大環境的經濟狀況感到憂心,她說:「從我公司的狀況特別能看出全球化經濟互相連動的影響。我的建材工廠在中國長春,但產品主要出口對象卻是香港和歐美。年初的時候,中國各地封城,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工廠停工,二月底後雖然復工,但歐美方面卻因為新冠疫情全面停工,反而要求延遲交貨,再加上美中貿易戰,市場經濟大受影響。在我看來,雖然最壞的階段已經過去,市場會緩慢復甦,但像韓國、美國等地,稍有不慎,疫情也可能隨時反撲。先前中國東北一帶與俄羅斯密接的邊境,也曾經一度出現許多感染病例,當時情況也很緊張。依我看,建材製造業恐怕要等到2021年才能真正見到恢復的曙光。」
雖然台灣五十多天來疫情連續「加零」,但陳曉娟一家人卻暫時無法返回馬來西亞。「大馬現在每天確診人數很少,但還不到零確診,我們很難放心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狀況相似,國內有許多來自菲律賓、印度的移工,政府很難為移工們逐一採檢。在台灣,醫療品質高,價格低,我兒子因為持馬來西亞身分入境,去醫院自費採檢花了五千元,這還包括來回的救護車費,但在馬來西亞,自費採檢金額高達八萬台幣。如果每個移工都要普篩,對大馬政府來說是極沉重的經濟負擔。而且馬來西亞的採檢的標準沒有台灣那麼嚴謹。台灣必須達到三採陰,才算真正康復,馬來西亞一採陰就解禁,相形之下,留在台灣是比較安全的。」
▲這張是陳曉娟與兩個兒子的合照,長子在台灣當實習醫生,次子在英國讀大學。
好在,無論馬來西亞或英國方面,如今疫情都有所緩解。陳曉娟表示,英國劍橋大學已經率先宣布,至今年年底,將持續採用線上教學,其他英國大學很有可能會跟進。現在小兒子在台灣上網課,等馬來西亞的疫情確實歸零後,也許下半年可以申請讓孩子在馬來西亞的分校就讀。
「這次疫情,完全顛覆了以往我對歐美先進國家的看法。事實證明,周全的準備遠比盲目崇信更重要。我曾跟在醫院工作的大兒子討論,為什麼台灣的防疫能做得比歐美好。他告訴我,在國際上,台灣缺乏幫助,所以必須自立自強,因為必須凡事靠自己,所以格外謹慎。大家都很努力,都沒有掉以輕心,或許是我們能夠平安度過疫情的主因。是眾人的努力,才能達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,每一次零確診都是台灣的驕傲。」